冰与火的碰撞,良性中心气道狭窄镜下治疗有“温度”
2023-05-17 15:59宣传科
近日,年仅26岁的小吴(化名),以“右下肺不张”为诊断就诊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。患者自诉曾有过“肺结核”病史未规范治疗形成右主支气管狭窄。据了解患者2018年辗转洛阳多家医院,无奈市外就医治疗。这无疑给患者经济、疾病救治增加不少负担。时隔5年能否在家门口治疗,成为小吴以及家人的心中疑惑。
接诊患者后,完善气道三维重建、胸部增强CT等术前常规辅助检查。术前气管镜发现患者右侧主支气管预估直径仅2mm考虑狭窄程度为5级(>90%几乎完全闭塞),气道狭窄程度为1级(<1cm),符合为瘢痕挛缩狭窄(损伤性或炎症性狭窄是常见原因,狭窄长度<1cm 为蹼状网眼狭窄)。
随即立即组织西交大二附院常驻我院介入专家团队刘昀、董西林、张明教授对患者病情进行了的细致入微的了解,并与张娜莉主任、曹义副主任、李浩主治医师制定气管镜下介入诊疗方案。刘昀教授督阵指导治疗,经过电圈套器辐射状切开+球囊扩张+冷冻治疗后,右主支气管4.0mm支气管镜可轻松通过。术后安全返回病房。
《2017年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诊治专家共识》指出瘢痕挛缩性气道狭窄的标准治疗流程为:(1)针形电刀或激光切开松解瘢痕组织;(2)球囊或硬质支气管镜扩张狭窄气道;(3)冷冻处理狭窄气道表面;(4)气道狭窄部位局部应用药物(如细胞毒药物、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)抑制瘢痕肉芽组织增生。治疗目标或终点应着眼于缓解患者的症状,维持患者的生存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而非追求气道狭窄结构的完全恢复,以免治疗过度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和不必要的花费。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,对患者心肺功能的要求低, 已成为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。
呼吸与危重症三病区 曹义 李斌